中意这部片子的寓意,也( yě)中意它回答到的困扰我( wǒ)已久的问题:“为什么人类( lèi)走到了5G时代,有时还是不( bù)能沟通?”(这也是原片里的( de)念词)
妈妈坐在孩子身边( biān)戴上耳机,听到汩汩的心( xīn)跳的时候,答案就有了。
这( zhè)个画面是具有哲学性的( de),我仿佛觉得,人与人之间( jiān)的联系,无论是肉体亦或( huò)是心灵,皆是宇宙的引力( lì)在作祟——母婴之间依靠分( fēn)娩,伴侣之间生发鱼水之( zhī)欢,朋友之间借由拥抱,陌( mò)生人之间赖于握手或贴( tiē)面——早在语言存在之前,很( hěn)多身体上的信息已经生( shēng)发了更为复杂的沟通,这( zhè)些也是电子信息技术难( nán)以承载的。
而这个影片还( hái)处理得很好的地方,是沟( gōu)通之间的分寸感、边界感( gǎn)、隔阂感,也就是片名所呈( chéng)现出来的“干扰”:母子之间( jiān)的沟通是伪装出来的“恰( qià)如其分”。儿子在沟通中是( shì)欲言又止的,他对母亲有( yǒu)怨念更有防守。母亲在沟( gōu)通中是寸步不让的,甚至( zhì)有攻击性,施加在儿子身( shēn)上的情感是委屈和不甘( gān)。两个人,一个防御拉满,一( yī)个进攻拉满,他们之间的( de)边界就极为薄弱,呈现出( chū)有来有回的拉扯。很多镜( jìng)头语言的细节也成功支( zhī)撑了这样的含义。
我很喜( xǐ)欢前半部分呈现出的母( mǔ)子矛盾,它是有力的铺垫( diàn),正是因为二人咬得很死( sǐ)的暗中拉锯,才让最后“儿( ér)子勇敢且简单地向母亲( qīn)抛出疑惑,母亲静静地倾( qīng)听儿子的心跳”的画面,极( jí)具张力,呈现出攻守易势( shì)的美感。
看完之后我还产( chǎn)生了很多想法,我觉得“宇( yǔ)宙干扰”是亲密/人际关系( xì)的极佳喻体:
如果我们把( bǎ)个人比作星体,把人类比( bǐ)作宇宙——人类的近250万年的( de)演化史对于某个人的一( yī)生而言,就像宇宙对于地( dì)球,几乎接近永恒和无限( xiàn)。无论是人,还是地球,都太( tài)孤独了。我感觉引力场就( jiù)像是造物主给孤独的小( xiǎo)孩的礼物,把那么多星轨( guǐ)盘到一起,让星星们聚集( jí)起来遥相对望,化解孤独( dú)。
而属于人类的引力场则( zé)是记忆吧,个体的人是孤( gū)独的,他们在自己的记忆( yì)里剥离出片段并咀嚼和( hé)消化,又反刍出食糜,把扎( zhā)胃的人情关系挑出来,再( zài)消化、再咀嚼,如此反复,就( jiù)会一直有一段关系没有( yǒu)被消化掉,那人就一直不( bù)会孤独——隔着记忆的长河( hé),与过去的人遥相对望。他( tā)又讨厌又记恨她,却是他( tā)自己的选择,他越恨她,却( què)也越亲近她。
如果无法对( duì)望,我们陷入盲区,便在意( yì)地计算起距离,把距离当( dāng)做挡箭牌。
我们衡量星体( tǐ)之间的距离,用宙代纪世( shì)和宇界系统来分别定义( yì)星体之间的时间与空间( jiān)差距。我们借口人与人之( zhī)间的隔阂,用暴力入侵或( huò)者宽容接纳来消解肉体( tǐ)上的潮汐,用语言文字音( yīn)乐美术等工具来弥合心( xīn)灵间的褶皱,再用倾听与( yǔ)诉说去丈量情感的远近( jìn)。
从自然规律而言,除非空( kōng)间坍缩或者折叠,否则星( xīng)轨与星轨之间鲜少交集( jí),距离既是借口,却也客观( guān)。那怎么化解孤独呢?
星体( tǐ)在自己的轨迹上发光发( fā)热,产生的能量场域是会( huì)波动的,波动的引力穿透( tòu)那些所谓的,宙、代、纪、世、宇( yǔ)、界、系、统,吸引着相似的频( pín)率靠近,又排斥着过度的( de)侵入。偶尔会有运转过载( zài)而信号中断的时刻,相融( róng)与相斥的博弈却从未消( xiāo)失。
相互作用的引力,竟然( rán)成了关系存续的原始动( dòng)力。
母与子之间,在疏离时( shí)感知牵挂,在警惕时又放( fàng)不下亲近。人与人之间的( de)亲密关系大抵如此吧,拉( lā)扯便是引力,摩擦便是干( gàn)扰,关系是有开有合的。
另( lìng)外,本片是很鼓舞人心的( de)!
片尾,新郎抬头仰望布满( mǎn)led小灯的广告牌(宇航员面( miàn)对繁星闪烁的宇宙),这一( yī)帧静静地拾掇和收纳起( qǐ)全片的情绪,那些母子关( guān)系的释怀、初为人夫的迷( mí)惘、面对未来的怯懦亦或( huò)勇敢,都交给宇宙、交给星( xīng)空、交给未来,甚至交付给( gěi)未知。
这个画面也让我想( xiǎng)到《我失去了身体》:断手跳( tiào)跃之时坠入车流湍急的( de)大马路,它乘着风、驭着伞( sǎn),在车流里跌跌撞撞,眩晕( yūn)之中,它看到车灯交汇成( chéng)了璀璨的星空,它儿时的( de)宇航员梦,实现了。为什么( me)我要把这两个片子放在( zài)一起?《我失去了身体》是激( jī)烈和运动的,本片是相对( duì)平静和缓和的,处理方式( shì)不同,但是共同情感有相( xiāng)通之处。看到本片里新郎( láng)仰望灯海的一幕,我所感( gǎn)叹的,也是画面中未点明( míng)却展现给我的心境:“星星( xīng)们,我要带着勇气起飞了( le),嗯。”
另外,我还迷迷糊糊联( lián)想到一部装置艺术的超( chāo)短片,《在另一个夜晚》,讲的( de)是萤火虫在光污染严重( zhòng)的城市里消失了而镜头( tóu)一直在寻找萤火虫的故( gù)事。本片的画面里,些许镜( jìng)头,比如新郎坐在婚床前( qián)忆起儿时的宇航员头盔( kuī),时空交错的画面里,一颗( kē)豆大的小红点,非常轻盈( yíng)地溢出和飞舞起来,随后( hòu)便飞向了高楼之间。小红( hóng)点于我而言,观感就像是( shì)承载着希望和解脱的萤( yíng)火虫,是象征着人与人之( zhī)间逐渐消弭的5G以外的真( zhēn)实沟通,它像“希望”一样再( zài)次出现在城市空间里,化( huà)解了钢筋水泥森林中那( nà)些严肃的、抗拒的、失语的( de)部分,带来了活泼之感,顺( shùn)推整个影片在节奏上出( chū)现转折。
我特别感动这一( yī)帧,可能是因为最近正在( zài)看项飙等人合著的《你好( hǎo),陌生人》,里面有个概念叫( jiào)做“透明不透气”,比如玻璃( lí)就是一种有限可交互的( de)材质,符合这个概念。如今( jīn)的高科技时代,人与人的( de)关系就接近于此概念。科( kē)技促使公共空间抽象化( huà),人与人之间依靠作为第( dì)三方的平台进行连接,同( tóng)时数据化又使个体之间( jiān)毫无隐私可言,那么人际( jì)关系就变得没有实质性( xìng)联系却又格外透明,是公( gōng)共但又形式的。而本片体( tǐ)现出的最后人与人的关( guān)系是落在身体化的沟通( tōng)上的,比如心跳、比如“妈”这( zhè)个称呼,这带给人的感觉( jué)是“透气不透明”的,就像树( shù)叶啊、泥土啊、带有灰尘颗( kē)粒的空气啊,颇具朦胧的( de)示意和美感。引用书里的( de)一句话来补充说明我对( duì)此片镜头语言和情节设( shè)置的感悟吧:“靠着永不停( tíng)息但往往不可见的物质( zhì)渗透和交换,生命才得以( yǐ)维持。”
最后,我认为此片是( shì)具有留白的艺术的。片尾( wěi)还让我想到一篇短篇科( kē)幻小说,是金草叶的《关于( yú)我的太空英雄》。在这篇小( xiǎo)说里,宇航员跃进海里,拒( jù)绝执行航天任务,对进步( bù)史观提出了质疑、甚至引( yǐn)起了全民对进步史观的( de)解构。这让我联想到,一次( cì)一次的勇敢,一波又一波( bō)地歌颂勇敢,才造就了宇( yǔ)航员的起飞、推动了母子( zi)间的冰释前嫌、促使了人( rén)类文明的螺旋上升似的( de)奇观。那如果下一次、再下( xià)一次,宇航员选择不起飞( fēi)呢?更多的宇航员没有起( qǐ)飞呢?这个过程和《西西弗( fú)神话》所体现出的精神是( shì)否有违背呢?